最近聽說一種有趣的說法, 那就是民間的“武聖”原本是嶽飛, 只是清朝時期統的治者有些忌憚這位抗金名將(畢竟岳飛與女真交戰成名), 所以, 將民間的“岳武聖”改為“關武聖”, 從此之後, 關氏聲名鵲起。
甚至, 在關羽的影響下, 我國許多文學作品中關姓人通常是忠義的化身, 進一步引發了現代關姓人的溯祖情懷, 不少關家子弟拿出族譜證明自己是關羽後裔。
西元263年蜀國投降, 次年姜維在成都製造了一場動亂, 意在擾亂魏國軍心。 在這場騷亂平息後, 司馬昭為避免這種情況再度發生, 索性將蜀亡國後主劉禪以及蜀國前臣通通遷移到洛陽。
在這批被押往洛陽的前蜀遺孤中, 我們能看到劉禪一家以及許多蜀臣子弟的身影。 可惟獨, 這群人中沒有關羽後裔, 十分奇怪。
那麼, 關羽的後人都去哪了?
三國志對這件事有較為詳細的記載, 在關羽和關平被呂蒙設計擒獲殺害後,
按照這種說法, 關羽自此絕後, 世間再也不會有關羽血脈流傳。
可是, 很多人並不認同這種說法, 他們搬出了我國南方現今仍在流傳的關索故事來反駁。
也許是不忍相信關公一脈就此絕後, 人們寧願相信遠離成都的關索僥倖逃過屠殺, 為關家延續了血脈。 但是, 我們不能抱著這種態度研究歷史, 關索並沒有在史料中有存在的痕跡, 所以, 可以確定關索只是個虛構出來的人物, 不能作為關公後裔存在的證據。
在其他文學作品中, 也有不少關羽後裔的存在, 比如:水泊梁山上的馬軍大將大刀關勝, 就是關羽的後代。 在小說中, 此人驍勇善戰, 連使用的武器都跟祖上關羽一模一樣。
從關勝之後又衍生出《說岳全傳》中關勝的兒子關鈴, 之後, 關家後人的傳說被編造的越來越離譜。 其實, 歷史上倒是真有關勝這個人, 他是北宋後期抗擊金國的名將, 由於關勝頑強不屈, 所以, 被百姓們冠以“關羽後人”之名。
至於小說中的關勝和關鈴, 那不過是後人杜撰的, 跟關索一樣不能作為證據。
在上海圖書館收藏有五種關姓家譜, 地方分別是浙江杭州和廣東南海、番禺、新會,
不過, 一直到目前來看, 還沒有一本真正意義上的《關氏家譜》。 因為現有的家譜都是從宋以後開始記載的, 在圖表中並沒有關羽的名諱。 所以, 嚴格講起來, 它們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關公家譜, 對我們瞭解關羽其人沒有太大的幫助,
即便, 鮮有史料提及關羽後裔的存在, 如今, 仍有許多關姓人堅持說自己是關公後裔, 其他非關姓人也有部分持有相同態度。 來自臺灣的彭桂芳曾說過一句話:
“在關羽故去後, 關姓家族在世間聲名顯赫, 在千年中始終傳承下來, 關羽的後代繼承了關氏的優秀血脈, 經常會湧現不少出眾的人才, 他們的表現優秀, 讓人對關家更加刮目相看。 ”在他的書中, 也明確表示了關羽後裔分佈在中國各地, 家運昌隆。
彭桂芳還列舉了兩個較為出名的關羽後裔,那就是南北朝時期的關康還有後魏學者關朗。這兩位都出身山西解縣,不論是籍貫還是血脈都和關羽相符。但是,我們客觀來看,僅憑籍貫便說這兩人是關羽後裔,未免有些離譜,世界上姓關的人實在太多,總不能都是關羽後裔吧?
所以說,這種說法也讓人很難信服。
有些學者甚至拿出一些縣誌和族譜等證實現今仍有關羽後裔存在,可這些資料都是在關羽聲望登峰造極的時候編撰的,裡面含有大量水份,甚至,乾脆就是某些妄圖攀上高枝的關姓人胡亂編撰的。
通讀三國的學者沈伯俊就說過,關羽究竟為何會平添如此之多的“後代”呢?其原因有三:
首先,有可能關羽族人在遭受屠殺的時候逃出一些關羽血脈;
其次,便是關平在被害前很有可能已有後代,關平後人身居荊州逃過一劫;
最後,就是關羽的家鄉還有一些親屬,他們的後人繁衍生息傳承下來。
不過,現如今大多數的“關羽後裔”尋祖,只是一種對關羽文化的敬仰罷了。百姓們當然不會希望所向披靡義薄雲天的關羽斷子絕孫,研究歷史的我們也同樣不想接受殘忍的現實,可是,歷史就是歷史,我們不能因為自身感情而歪曲事實,平白無故為關公安排後人反而是對其不敬的舉動。
參考資料:
『《關羽死後還有後代嗎?》、《關氏家譜》、《三國志》』
彭桂芳還列舉了兩個較為出名的關羽後裔,那就是南北朝時期的關康還有後魏學者關朗。這兩位都出身山西解縣,不論是籍貫還是血脈都和關羽相符。但是,我們客觀來看,僅憑籍貫便說這兩人是關羽後裔,未免有些離譜,世界上姓關的人實在太多,總不能都是關羽後裔吧?
所以說,這種說法也讓人很難信服。
有些學者甚至拿出一些縣誌和族譜等證實現今仍有關羽後裔存在,可這些資料都是在關羽聲望登峰造極的時候編撰的,裡面含有大量水份,甚至,乾脆就是某些妄圖攀上高枝的關姓人胡亂編撰的。
通讀三國的學者沈伯俊就說過,關羽究竟為何會平添如此之多的“後代”呢?其原因有三:
首先,有可能關羽族人在遭受屠殺的時候逃出一些關羽血脈;
其次,便是關平在被害前很有可能已有後代,關平後人身居荊州逃過一劫;
最後,就是關羽的家鄉還有一些親屬,他們的後人繁衍生息傳承下來。
不過,現如今大多數的“關羽後裔”尋祖,只是一種對關羽文化的敬仰罷了。百姓們當然不會希望所向披靡義薄雲天的關羽斷子絕孫,研究歷史的我們也同樣不想接受殘忍的現實,可是,歷史就是歷史,我們不能因為自身感情而歪曲事實,平白無故為關公安排後人反而是對其不敬的舉動。
參考資料:
『《關羽死後還有後代嗎?》、《關氏家譜》、《三國志》』